兒童防曬怎麼挑?物理還是化學性好?爸媽必看的選購指南,成分&係數一篇就懂

找美容知識

天氣好熱啊!隨著夏天腳步趨近,紫外線強度直線攀升,除了做好自身防曬之外,孩子們肌膚嬌嫩、角質層較薄,更需要有妥善的紫外線保護措施。這篇文章不僅要介紹「兒童防曬」相關知識,更在搜集 PTT、Dcard上網友的意見後,為大家整理挑選兒童防曬產品的「四大步驟」。正確挑選與使用防曬產品,才能確保孩子們夏日在戶外玩耍時免受紫外線侵害,享受開心時光。

兒童防曬超重要!不能和成人共用原因是「這個」

擦防曬用品是面對紫外線的第一道防線,雖然各國對兒童防曬觀念不同,但美國皮膚科學會(AAD)、美國兒科學會(AAP)、衛福部食藥署,甚至國內外眾多皮膚科、小兒科醫生皆建議:

  • 0-6個月寶寶皮膚嬌嫩,不適合直曬太陽及接觸防曬產品
  • 6個月以上兒童則無論天氣陰晴,建議開始使用成分溫和防曬產品

若因未做好防曬措施,導致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曾受過嚴重程度曬傷,長大後罹患惡性黑色素腫瘤機率將會倍增。

現在市面上防曬產品五花八門,以致於家長容易認為成分「看起來」天然,而和孩子共同使用。事實上塗抹於兒童肌膚之產品,法規中有許多嚴格規範,成人防曬產品相較化學成分複雜、濃度超限,貿然塗抹可能導致皮膚出現問題。

兒童防曬產品挑選守則

要用在孩子身上的大小東西,總會讓爸媽傷透腦筋、漏夜翻找網路相關分享,尤其現在皮膚問題盛行,塗抹性產品挑選更得慎之又慎。為此特派員整理出兒童防曬購入「四大步」,跟著走保證步步不踩雷!

【第一步】具完整「中文」商品標示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規定,所有在台販售之化妝品(含防曬乳在內),都須有完整且清楚的中文標示,如:品名、廠商資訊、使用及保存方式、注意事項、保存期限等,讓家長能根據這些資訊,考量年齡、膚質及需求購買兒童防曬乳。

【第二步】SPF及PA指數挑選原則

SPF(Sun Protection Fator)通稱防曬係數,是阻擋UVB防止肌膚曬傷之指標,數值越高防曬時效更長,一般建議最低至少要SPF15,長時間日曬者可選擇SPF50以上。

除了SPF外,近年來UVA防護觀念日漸成長,針對UVA創立的PA值(Protection Grade of UVA rays)也身受重視,通常會寫在SPF旁以「+」表示,+越多表示防護力越強。

*UVA和UVB都是紫外線,但波長不同,對皮膚的影響也不同,UVA會讓皮膚曬黑、產生皺紋;UVB會讓皮膚曬傷、曬紅,因此兩者的防護都很重要喔!

【第三步】物理性防曬vs化學性防曬

挑選出所需SPF等級後,下一步即是在「物理性」及「化學性」防曬中抉擇。

物理性防曬原理是利用礦物成分,於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以反射紫外線達到效果,質地厚重容易死白,但對皮膚較溫和;化學性防曬原理則利用有機化合物吸收紫外線後,轉化為熱能釋放,質地清爽但較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反應。
無論物理性還是化學性防曬,兩者皆有優缺,除了依照需求外,簡單大方向能以下列年齡為分界線選擇:

  • 6個月至6歲兒童:建議選擇純物理性防曬乳
  • 6歲以上兒童:可依據膚質和需求做選擇

【第四步】選擇適合的成分

目前市面上防曬產品原理取決於成分不同,可分為「純物理性防曬、混合性防曬、化學性防曬」三種。因此在成分挑選步驟中,可以結合三、四步來判斷,同時為避免翻譯方式導致誤判,建議選擇「全英文成分表」之產品為佳。

  • 純物理性防曬:僅含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
  • 混合性防曬: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化學成分
  • 化學性防曬:除氧化鋅和二氧化鈦以外成分

兒童防曬產品使用方式&注意事項

購入產品後,能否正確使用會大大影響防曬效果,兒童防曬產品使用上雖然不會和成人產品相差太多,卻有些平常忽略的細節,需要家長幫孩子們時刻注意,才能快樂出門、快樂回家!

兒童防曬產品使用方式

雖然目前沒有任何防曬乳可以100%防曬,但若以正確方式使用,依舊能達到非常良好的防曬效果。

  1. 使用份量需足夠(臉部約10元硬幣大小)
  2. 物理性防曬需要15分鐘左右才能發揮作用,務必在出門前提早塗抹
  3. 防曬乳即使是防水防汗款,也須於1-2小時左右勤加補擦
  4. 除了臉部外,膝蓋後方、眼、耳周圍、頸部等小地方也不可忽略
  5. 即使已塗抹防曬產品,也應適時著薄長褲、外套及帽子等衣物加強

兒童防曬產品注意事項

除了正確方式可以幫助產品功能加乘外,兒童皮膚往往嬌嫩細緻,使得有幾點注意事項,需要在購買和使用當下遵守。

  1. 建議選用香皂、沐浴乳清洗即可去除的產品,避免殘留傷害肌膚
  2. 噴霧型防曬產品可能會導致兒童吸入、用量不確定是否足夠、不均勻等問題,盡量選擇塗抹型防曬產品為佳
  3. 避免含有薄荷樟腦、人工香料、果酸、水楊酸等不適合兒童肌膚成分之產品

– 以上內容為 找 Cha 研究室 製作,如需轉載請註明完整出處 –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

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