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挑選化妝、保養品時,都會被來路不明的網路口碑、誇大不實的宣傳內容牽著鼻子走嗎?其實選購時弄清楚裡面含有的有效成分與添加物,比起商品廣告宣稱什麼都還更重要!這次找Cha研究室特別整理了看美妝標示時應注意的事項、對保養真正有效的成分、易引發副作用的物質,往後在結帳前先看清楚了,才能避免花錢買到對自己肌膚的毒藥喔!
貴≠有效!化妝品的主要成分解析
究竟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保養品,裡面的成分構造是如何呢?如同圖片所示,其實居然有高達90%都是屬於Base(基底),也就是由水、潤滑(通常為油脂)、以及混合水與油的介面活性劑所組成。剩下的10%,才是真正能發揮美肌效果的成分,常見如維他命C、胺基酸等等,有些甚至還會添加微量的防腐劑在裡面。而這樣9:1的比例,從幾百元的開架美妝,乃至於上萬元的專櫃品基本上都適用,雙方價格差異,來自於所使用的基底潤滑劑,和有效保養成分的不同。
不少高級化妝品會宣稱一瓶就含有數種聽了令人怦然心動的保養成分,但卻沒說清楚究竟它含了多少份量。又或是商品標榜「高濃度」,可是實際上這個詞也沒有確切地被定義,消費者依舊無法從客觀角度進行合理判斷。與其花大錢只為了買安心,不如挑選真正適合自己膚質與使用情境的商品才更重要。
學會聰明看成分表
市面上所有的美妝保養品,都有在外包裝明確標示全成分的義務,因此只要觀察在瓶身或盒身上的成分表,就能確認它所有的成分。其標記方式也有固定格式,主要為以下四項。
- 將所含的成分全數記載。
- 從含量高者依序列到含量低者。
- 含量少於1%者,可自由排序。
- 著色劑不論其多寡,都列在成分最後。
依據上一段9:1的論述,以此罐All in one為例,大約在第5項以前的成分,都是基底,往後才是所謂有效成分。
主要的基底成分
水性成分:水、グリセリン(保濕劑)
介面活性劑:DPG
油性潤滑成分:ジメチコン(有機矽)、スクワラン(鯊烯)
而在這之後的橄欖果實油、酪梨油、胺基酸等才是真正有效的美容成分。後面雖然有多達20~30個落落長的項目,但基本上都已經相當微量,不需過度期待有排在後段的成分能發揮多高的效果。
應注意可能引發副作用的刺激成分
以上介紹完美妝保養品的構成、以及成分表的確認方式後,接著還要介紹須幾個須注意的標示成分,它們的刺激性通常較高,敏弱肌者或肌膚正在發炎的時候,應盡量避免使用含有這些物質的商品。
乙醇ー乾燥肌、敏感肌NG
正所謂酒精成分,對肌膚的負擔相對較大,尤其酒精在揮發時容易連重要的水分也一起帶走,所以含有酒精成分的保養品並不適合乾燥或敏感膚質者頻繁使用。
矽靈ー引發毛孔阻塞的元凶?!
矽靈是所謂通稱,舉凡聚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矽氧烷、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環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有「甲基矽氧烷」的都可被歸類於此。矽靈具會在肌膚表層形成薄膜,添加於護髮品中可以減緩毛躁。由於黏附性強,可能會阻礙保養品吸收、或造成毛孔堵塞,較適合添加於非滲入肌膚型產品配方中。
|延伸閱讀|市面上標榜的「不含矽靈」真相大公開,矽靈真的沒有那麼十惡不赦!
合成香料ー易誘發過敏反應與肌膚發炎
目前市面上有多達數千多種合成香料,由於都是透過化工方式所製成,很多都會被肌膚判定為有害物質,啟動免疫系統而產生發炎反應。美國有列出醫療機構所判定上千種有害之合成香料清單,不妨可做為參考;或是一開始就拒買標示有合成香料的商品,就不需擔心過敏問題。
石油系合成界面活性劑ー擾亂肌膚防禦機制
雖然介面活性劑是難以避免的重要成分,但當中尤其要注意的就是來自於石油提煉的界面活性劑,如SLS(十二烷基硫酸鈉)、SLES(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由於製造成本低,常常被使用於廉價的洗面乳、卸妝乳當中。
由於它有極強的清潔力,容易把肌膚表面應有的少量油份也一起帶走,導致肌膚油水失衡,降低其防禦力,並造乾裂、脫皮甚至發炎等問題。除了美妝品之外,沐浴乳、洗髮精也常添加石油系合成介面活性劑,能避免則應盡量避免使用,以保護全身肌膚與頭皮健康。
|延伸閱讀|Orbis卸妝露、卸妝凝膠實測評比大公開!同場加映Curel珂潤保濕卸妝凝露
甘油ー痘痘肌或油性肌應注意用量
有著優秀保濕力的甘油,對於痘痘肌或是油性肌的人使用過度就會成為毒藥!甘油被指出有助長痤瘡丙酸桿菌增生的可能,此細菌是造成痘痘的元兇,因此容易出油或正在冒痘的人,也最好少用含有甘油的產品,以免加速膚況惡化。
另外也建議如果使用商品後,發現與自己的膚質不合,可嘗試將產品表的前5~8項成分筆記起來,累積一定的樣本數之後,就可以概知自己不適合哪些成分,作為未來選購時的參考。相反地,如果遇到蜜糖一般的優秀產品,也建議可觀察其成分,累積一份個人專用的成分表,更聰明地挑選美妝保養品!
具有不同效果的美肌成分
以上說明了需小心的標示項目後,下面接著介紹醫學上證實有效的數種美容成分。將依據「保濕」、「美白」、「抗氧化」的三大面向分類,歡迎依據各自需求組合出理想的保養品樣貌。
保濕成分
玻尿酸
它被證實可鎖住比自身重量多數十倍的水分,具有十分優異的保濕力。雖然人體也可自行生成,但隨著年齡,量只會不斷遞減,故適度藉由外部補充,才能維持肌膚充足的水潤感。
膠原蛋白
屬於蛋白質的一種,在真皮層中串聯肌膚細胞,維持肌膚的彈性與緊緻。一樣可藉由人體製造,因為加齡而流失時,可藉由外部塗抹或是食用的方式進行補充。
|延伸閱讀|喝的膠原蛋白飲真的有用嗎?!正確攝取實現理想的Q彈緊緻
神經醯胺
它可作為防止肌膚內部水分蒸發的屏障,防止肌膚因缺水產生脫皮甚至細紋。保養品中的神經醯胺包含如與肌膚最接近的人型、由植物萃取出的植物型,動物萃取出的天然型等等,其中以又以親膚性高的人型吸收效果最佳。
|延伸閱讀|神經醯胺(賽洛美)有副作用嗎?功效及相關保養品介紹
胺基酸
肌膚裡含量最多的天然保濕因子就是胺基酸。它位於角質層中緊緊鎖住水分,而常見於保養品中的胺基酸結構也與人體所製的相似,如脯胺酸、甘胺酸、丙胺酸等都屬於此分類。
美白成分
維他命C誘導體
如果直接將維他命C添加進保養品中,它只會一下子就氧化而失去美白效果,所以將它製成容易浸透的小分子誘導體型態,才能在吸收後穩定地發揮其淡斑、抑制黑色素沉澱的功效。
熊果素
它是來自於植物的美白成分,可抑制黑色素前身的酪氨酸酶活性,進而防止肌膚起斑點與變黑,可細分為α型與β型,其中又以前者的美白效果來得更好。
麴酸
在近年日本發酵產品風潮中蔚為盛行的麴酸,是由發酵的米麴所萃取出的天然成分。它被證實可延緩黑色素的生成,同時還能夠抗發炎及抗自由基生成,不過也需注意有些敏弱肌者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
|延伸閱讀|秋冬白回來?!徹底解說肌膚煥白機制與對策
抗氧化成分
維生素A
維生素A可促進肌膚生成膠原蛋白及玻尿酸,同時加速肌膚的新陳代謝,改善鬆弛與皺紋問題,維持肌膚應有的緊緻與彈潤。有部分日本美妝產品會以「レチノール」作為標示,亦可多加留意。
輔酶Q10
具有高度氧化還原力的輔酶Q10,不僅能降低易與紫外線起反應的酵素活性,更被稱為「肌膚的新能源」,賦予細胞能量活化肌膚再生機能,達成抗老、防皺等功效,是近年來保養界的新寵兒。只不過它的系列商品通常都要價不斐,若是開價產品宣稱含有Q10,通常量都是微乎其微,很難期待它會有很明顯的效果。
上面分別針對三大效果將成分進行分類,敬請各位讀者確認各自需求,在購入商品前進行確認,提高與自己命定的蜜糖相遇機率!
結論
這次以「成分」觀點出發,介紹了美妝保養品的構成、以及成分表解讀技巧;後段則是常見成分的說明,以及相關注意事項。也必須再度強調,撇開人工化合成物,多數天然成分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所以熟知個人的膚況、體質,才是選購商品最重要的關鍵喔!
– 以上內容為 找 Cha 研究室 製作,請勿部分或全部轉載 –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